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九大碗源于何時,尚無定論。出自民間,流行至今,老少皆崇,而且被發(fā)揚光大,芳香不衰,成為一方一俗鄉(xiāng)愁的記憶,已是不爭的事實。
民間的婚喪嫁娶,修房造屋,長輩的生日酒,小孩子的滿月酒......家族宗親,村事的盛事喜慶,但凡舉辦宴席酒的,十桌、八桌、幾十至百余桌,無不是帶著濃濃鄉(xiāng)土風(fēng)味和鄉(xiāng)俗民情的九大碗盛裝登場,演繹著節(jié)日般的況味。
無需特定的場所,豪華的餐廳。宅屋前的空地,村頭的曬壩,甚至路旁的草坪,臨時搭起灶臺,支起廚案,簡易棚棚一搭,便是鄉(xiāng)村大廚們“大刀闊斧”施展手藝的天地。奏起露天演唱的鍋、盆、碗盞交響曲,俗稱“壩壩宴”。
舊時,幾張八仙桌在四合院的天井一擺,高條凳一安。
八人一桌,依長幼排序落坐。蒸、燉、燒薈萃的九大碗上齊后,香氣彌漫,人氣美美。既有了待客的體面,又不失迎賓的禮數(shù)。舉杯暢飲,伴大塊朵頤間,把家鄉(xiāng)人的豪爽大氣,人情之間的和睦包容上演得淋漓盡致。
傳統(tǒng)的九大碗,其寓意福、祿、壽康長長久久,家和村興。分別是丸子、肘子、甜燒杯、扣肉、渣肉、紅燒肉(櫻桃肉)、墩子肉、酥肉、紅白蘿卜大雜燴。并且全部用豬肉主食材,土巴碗上蒸籠,大斗碗盛裝,通常不用盤子,所以稱為“九碗”。
九大碗的丸子,亦稱為頭碗。有別于他鄉(xiāng)的是頭碗的丸子一定是長錐形的,一頭圓一頭尖,其意圓滿、長久,頭尾相顧。配丸子的“底子”一般用干鮮四季豆,筍條、紅白蘿卜。丸子(頭碗)在宴席上很少人當場吃的,大多是長輩下席后包給晚輩吃;晚輩包回家敬長輩。是民間尊老愛幼的傳承。至今,仍有人稱吃九碗為“包丸子”。肘子通常做成姜汁糖醋味??廴庖话阌锰烊约弘绲柠}菜。唯一的紅白蘿卜雜燴也是用豬雜碎燉的。
隨著時代的腳步,今天的九大碗早已與時俱進,變成了十二、十六、十八碗盤,雞、鴨、魚、海鮮齊上。蒸、燉、炒、燒、涼拌不一而足。既保留著傳統(tǒng)風(fēng)格,也融進了時尚元素,還把今天的日子雋得幸福豐盈。但切記一點,勤儉節(jié)約才是美德。
(作者:梁志友)
(來源: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)